飛象原創(高靖宇/文)具備高精度抓取的機器人、AI質檢員般快速掃描電路板、工業大模型化身“虛擬員工培訓師”,不僅能幫助新員工操作各種設備和機器,還能答疑解惑……5月21-23日,以“數智創新 深化賦能——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題的2025工業互聯網大會在蘇州太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記者在工業互聯網成果展看到,多家企業集中展示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前沿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創新應用成果。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互聯網正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革新。如果說5G打通了工業數據的“高速公路”,那么人工智能則為制造業帶來了”最強大腦”。伴隨著我國工業互聯網邁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能夠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尋找工廠里的“AI味”
經過數年探索,AI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已形成兩條技術應用路線:一是以場景化小模型為代表的專用智能應用,正從工業視覺識別等外圍應用走向數據與機理融合的深度分析。二是以大模型為代表的工業綜合智能探索還處于初期,但模型自身能力以及與領域知識的融合程度持續增強。
在華為展臺,工作人員現場演示了工業質檢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該設備是基于華為FusionPlant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工業AI視覺,可賦能多種工業應用場景,有效結局缺陷的定位、檢測、分類等問題,起優勢在于能夠快速幫助用戶構建和迭代模型,可滿足不同業務場景下的差異化需求。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工業質檢人工智能平臺可應用于汽車整車制造、手機生產和芯片生產。
中國聯通展臺的具身機器人也格外吸睛,通過先進的視覺識別技術,機器人能夠準確識別,并按照預設邏輯進行抓取和擺放。另外,針對“萬人”工廠人員工培訓標準不統一、速度慢、產線操作不規范等痛點,聯通推出元景電子行業模型,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生產合規視頻檢測技術,應用人工智能(AI)視覺輔助人工質檢,顯著提升了新員工培訓效率,降低了工廠的裝機不良率。
本次成果展,藍卓展示了新一代工業操作系統supOS,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工業AI原生技術底座,基于supOS工業數據底座融合工業多模態的AI服務,來融合管理工業當中的時序大模型、語言大模型、視覺大模型,形成面向于生產制造中排產、設備管理、庫存管理,在線質檢等各種工業場景的智能助手。
大小模型協同演進重塑工業智能化格局
經過數年探索,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已形成兩條技術應用路線:一是以場景化小模型為代表的專用智能應用,正從工業視覺識別等外圍應用走向數據與機理融合的深度分析。二是以大模型為代表的工業綜合智能探索還處于初期,但模型自身能力以及與領域知識的融合程度持續增強。
大會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田洪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大模型持續提升泛化性與綜合分析能力,并與AI小模型協同,加速“研-產-管-服”全鏈條變革。大模型不僅將深度融入設計各環節,同時借助小模型提升物理現象理解的精準性,使模擬與仿真更高效,指導工藝優化與改進,推動產品研發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此外,大模型能結合企業自身的生產能力、原材料供應、設備狀態等多方面因素,自動生成精準且靈活的生產計劃,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和高效性。
業內專家同時也指出,推動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合,加快智能技術攻關突破,夯實融合發展基礎。既要加強智能芯片、高端傳感器等智能硬件技術攻關,加快國產人工智能軟硬件協同適配,需要打造工業互聯網智能化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