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行業收入穩定增長,但增速持續下降,五年來收入首次低于GDP增速,2025年開局不利,一季度,我國電信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僅為0.7%,創下近五年來的最低水平,遠低于2024年同期的4.5%增速。基礎業務增長乏力,新興業務增速放緩,投入與產出矛盾加劇,當前運營商面臨整體營收增長乏力、利潤空間收窄的雙重壓力。但與此同時,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突破,為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電信行業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

注:文中除特殊標注,其余數據均來自工信部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
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1、基礎業務增長乏力,用戶規模與價值提升雙維承壓

注:基礎業務包括移動業務、寬帶業務及話音業務,移動及寬帶用戶數據來自三家運營商官網
以移動、寬帶為主的基礎業務仍為收入的主要來源,但近年收入增長乏力,發展面臨用戶及價值的雙重壓力。用戶增量空間已達天花板,以移動用戶舉例,2024年三大運營商移動用戶總數接近17億,移動電話普及率超過120%,市場完全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新增用戶主要集中于老年、農村及兒童等低消費群體,該群體對ARPU值的提升貢獻微弱,難以扭轉整體增長頹勢。價值提升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同質化競爭持續侵蝕價值空間。運營商為爭奪存量用戶深陷價格戰,持續推出8元保號套餐、互聯網定向流量卡等低價產品,導致2024年中電信移動用戶ARPU僅漲0.4%,中移動移動用戶ARPU下降1.6%。另一方面差異化價值挖掘陷入瓶頸,運營商" 通信 + 視頻 + 云 " 生態遭遇互聯網平臺降維打擊,運營商視頻付費用戶數較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獨立平臺會員仍有較大差距。5G業務雖帶動DOU(戶均流量)2020-2024年同比激增75%,但流量單價年均16%的降幅抵消了使用量增長紅利,疊加5G專屬應用場景缺失、網速體驗不及預期,技術升級未能轉化為收入增長。家庭數字化服務受制于商業模式不成熟、技術標準碎片化等問題,與智能家居頭部企業華為、小米存在顯著差距,規模價值轉化尚未突破。
2、新興業務增長動能減弱,發展面臨內憂外患
新興業務收入增速放緩,增長動能逐步減弱。以云業務為例,2024年天翼云、移動云、聯通云收入增速分別從2023年的68%、66%、42%降至17.1%、20.4%、17.1%。作為第二增長曲線,新興業務發展面臨內憂外患。外部環境層面,經濟下行壓力疊加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不足導致市場需求疲軟,同時面臨亞馬遜、微軟等國際巨頭及字節跳動、阿里等國內科技企業的雙重擠壓,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阿里云及騰訊云在2024年針對IaaS產品線均采取降價策略應對市場競爭,其中阿里云平均降幅達20%,騰訊云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40%。內部能力方面,運營商在技術投入、服務創新上仍存在一定短板,難以與互聯網廠商抗衡。在技術層面,運營商在云計算和AI領域研發投入及技術積累相對不足,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2025年預計中移動在AI及算力基礎設施投入僅為字節跳動的40%、阿里的30%。運營商大數據業務雖具備規模和資源優勢,但其核心技術依賴外部供應,數據變現能力相對不足。服務層面,運營商產品標準化程度高,難以匹配企業定制化需求,生態建設明顯滯后,如運營商公有云收入仍以IaaS為主,PaaS/SaaS層布局弱于互聯網廠商。
3、利潤調節空間收窄,高投入低產出矛盾加劇

注:行業成本及利潤數據來自三家運營商年報
在傳統業務增長見頂與新興領域投入承壓的雙重挑戰下,三大運營商通過主動壓降傳統網絡投資、調整折舊攤銷年限等手段實現成本增幅小于收入增幅,維持利潤穩定增長,但行業利潤增幅持續放緩且 EBITDA 首次出現負增長,揭示降本增效的利潤調節手段已觸及瓶頸。一方面,資本開支向AI與智能算力轉移,進一步加劇高投入與低盈利的矛盾。一是整體算力投資回報周期長,前期成本投入大;二是AI盈利模式尚未跑通,多數AI產品仍困于技術驗證階段,缺乏端到端解決方案和跨行業適配能力,尚未形成規模化的商業場景,導致智能業務收入增長(如中國電信同比+195.7%)與整體盈利貢獻失衡。另一方面,傳統網絡投資壓縮與折舊年限延長的雙重作用下,5G網絡建設周期被人為拉長,賬面利潤雖短期得到改善,但網絡維護投入有滯后風險,或將影響未來網絡質量與用戶體驗。
行業發展主要建議
盡管電信業面臨收入與利潤雙重壓力,但政策驅動、技術突破與AI賦能為電信運營商構建新的發展機遇。政策層面,2025政府工作報告將 5G 規模化應用、工業互聯網創新、算力資源布局及數字產業集群建設列為重點方向,為電信業發展指明戰略路徑。技術領域,6G研發加速催生超低時延與廣域覆蓋能力,1.6T光模塊與量子加密技術重構通信成本結構,加速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等高附加值場景應用落地。AI賦能方面,DeepSeek推動智能客服、網絡自治等場景快速迭代升級,顯著提升運營商AI垂直應用場景能力。在此背景下,運營商需緊抓三大驅動力,在業務拓展、技術融合與資源優化中實現突破,構建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1、加強海外市場拓展、創新權益應用生態
一是發掘國際市場潛力。國內用戶增長見頂、流量紅利消失殆盡,而全球經濟一體化推動國際數字化服務需求不斷增長,運營商可依托自身優勢,加快構建全球化網絡基礎設施,深化海外新興市場的本地化運營,加強優質產品能力和解決方案出海,拉動用戶規模增長。二是建立差異化應用生態體系。運營商權益服務"高售價-低價值"導致用戶價值提升困難,可通過分層定價、獨家內容孵化、權益互通等方式,增強用戶吸引力。同時加速5G、云、AI技術價值轉化,針對個人、家庭、企業市場開發殺手級應用,創新商業模式,構建差異化競爭壁壘。
2、技術融合與商業模式雙輪驅動,構建“網絡+云+AI”融合新范式
一是AI加速云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2025年通信行業將加速邁向“網絡+云+AI”融合新階段,通過AI技術實現算力與網絡的深度融合,全力推進智能算力網絡建設,破解算網一體難題,滿足多元算力需求,驅動企業云網運營自智化水平向L4級自智化演進。二是通過開放生態構建第二增長曲線。制定統一的行業標準和規范,通過云網能力開放平臺等載體,將網絡API、AI模型、算力資源標準化輸出,實現運營商與行業、企業間的互聯互通與開放生態,構建“技術-場景-商業”三位一體的協同體系,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服務解決方案。
3、完善戰略資源配置,提升投入產出效能
一是優化算力資源配置,警惕算力結構性過剩風險。智能算力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存在供需不匹配的問題,會導致智算中心資源閑置,算力資源無法充分利用的情況,加強對算力資源的統籌規劃,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向需求導向型發展,確保算力資源在不同領域和場景中的合理分配。二是強化垂直行業滲透,提升投入產出效能。聚焦行業云、政務云等高價值賽道,依托運營商安全資質與屬地服務網絡,為客戶提供“云+數據+AI”一體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