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原創(魏德齡/文)十年前,當GPON FTTH開始規模部署,“全光網絡”時代開啟,用戶因為光纖入戶而乘上百兆光網新高速。很多人不曾料想,當時光通信領域開啟的一次前瞻性戰略抉擇,通過以更大的有效面積與更低衰減的路徑來打破傳輸限制的新突破,又為十年之后的人工智能浪潮,滿足智算互聯應用,構建集群算網,提供了光傳輸系統的長期演進支撐。
“隨著人類社會正加速邁向智能化、算力化的新時代,光通信已從信息傳遞的‘高速公路’,升級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石’,長飛公司以前瞻性的布局推動新型光纖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為全球數字基礎設施的升級提供關鍵支撐。”長飛副總裁鄭昕近日在武漢光博會“智算時代光通信創新技術與應用發展研討會”活動中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光通信的角色轉變,背后又與持續的前瞻性創新密不可分。
十年前的戰略抉擇與當下的智算時代,在此不期而遇。
智算時代的底座
隨著生成式AI及智能體的快速迭代發展,無論是大模型的訓練,還是使用者對于文字、圖片及視頻的創作需求,都讓數據的傳輸展現出新的需求態勢。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未來五年全球算力規模仍將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高速光互聯是AI大模型訓練推理應用、算力基礎設施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
在AI計算和推理帶來數據量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擔負數據傳輸任務的光通信成為智算時代的底座。目前不只是光通信企業,全球云計算IT巨頭均已開展光互聯技術布局,將業務范圍向光互聯關鍵環節延伸。同時人工智能+時代也對光通信產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須持續、加速向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時延、更高可靠性與更智能化發展演進。
甚至光通信網絡與人工智能還將實現雙向賦能,人工智能技術對于網絡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優化都將帶來各方面的提升。在智算驅動下,光網絡會加速邁向高帶寬、低時延與智能自運維的新階段。諾基亞貝爾基礎網絡業務集團光網絡事業部總經理張寒崢在會上表示:到2028年,60%以上的光網絡將發展到“有條件”和“高”水平。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入也將有效提高生產力,降低運維成本,催生新型服務模式并優化用戶體驗。
“面對計算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唯有以更高速率、更低時延、更優性能的光纖產品,才能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的支撐。”鄭昕表示長飛近年來持續加大新型光纖領域的投入,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G.654.E光纖的十年歷程,正是長飛持續面向未來新興產業進行前瞻布局的有力證明。
G.654.E的十年歷程
長飛于2015年在美國OFC大會上發布G.654.E光纖,成為中國首家、全球第三家掌握該產品技術的企業,填補了我國在這項技術上的空白。
相比G.652光纖,作為骨干網光纖的G.654.E具有更大的有效面積,可以提高入纖光功率,降低非線性系數;更低的衰減系數,可延長傳輸距離,減少中繼站數量。適用于長距離高功率大容量的光傳輸業務場景。
在2015至2025的十年之間,G.654.E光纖的國際標準歷經8年三個版本的迭代,先后通過定義產品類型、更新衰減系數和新增光纜截止波長參數、增加光纜截止波長的說明,推動標準走向成熟。
與此同時,國內三大運營商、國家電網等也都積極推動G.654.E光纖的測試和商用。隨著智算時代對高容量傳輸需求的增長,G.654.E光纖的價值愈發凸顯并開始大規模部署,國際市場的美洲、亞太主流運營商也啟動G.654.E新型光纖試點,將其應用于海纜登陸、大容量長距離傳輸,再次驗證了G.654.E光纖在十年前戰略抉擇的前瞻性。
作為全球光纖光纜領域的領軍企業,同時也是全球少數掌握G.654.E量產技術的企業,長飛在助力推進G.654.E國際標準制定,與運營商、設備商推動G.654.E光纖從國內試點到全球應用,共同打造標桿工程項目中,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僅為其提供了高品質的G.654.E光纖產品,更憑借領先的技術水平和產品競爭力,持續引領G.654.E光纖技術演進與商業化落地。
當前,G.654.E光纖產業已經成熟,具備大規模生產能力,并全面進入工程應用階段。數據顯示,2024年度三大運營商共建設光纜超5.8萬皮長公里,相比2023年總建設長度增長43%。其中2024年度G.654.E光纜共建設超4.9萬皮長公里(含混纜),占比達83%。
用前瞻布局未來的G.654.E,在誕生10年之際,仍未停止自身探索創新的步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表示:“目前,超低損G.654.E光纖是光傳輸系統性能提升的部署優選,將支撐未來5~10年構建高性能大容量智算互聯的全光骨架。”
長飛也正持續用前瞻探索支撐科技躍遷,滿足智算時代的下一個未來需求。
用前瞻布局支撐科技躍遷
“光纖光纜的更新換代,不僅僅要關注當前的400G技術,更要關注未來的超高速傳輸需求,必須慎之又慎。從超高速傳輸技術發展來看,G.654.E光纖,是骨干網400G的首選光纖,要加快G.654.E光纖在骨干網絡的規模部署,為骨干網400G大規模建設鋪平道路,同時建議G.654.E光纖下沉城域網。”中國聯通領軍人才、網絡通信科學家,中國聯通研究院總工程師王光全在會上表示。
為了滿足智算互聯應用,支撐光傳輸系統的長期演進,長飛多年來持續與運營商、產業鏈合作伙伴一起,進行基于G.654.E光纖在未來超高速傳輸方面的前沿技術探索。在800G領域,不斷創造、刷新800G系統1000公里、2000公里、3000公里傳輸距離的紀錄,在高速率、大容量、長距離光傳輸技術研究領域不斷突破極限;在多波段T比特超大容量傳輸領域,繼完成S+C+L多波段大容量傳輸試驗,實現最高實時單波速率達1.2Tbit/s,單根光纖單個方向傳輸速率超過120Tbit/s后,開展單載波1Tbit/s S6.8T+C6T+L6T寬譜傳輸技術實驗,實現單波速率達1Tbit/s,單纖214T超大容量的傳輸,為未來傳輸網絡的平滑演進升級奠定了堅實的實驗基礎。
此外,長飛還積極探索推動G.654.E光纖在傳感監測、量子通信中的應用。例如,與國網信通、哈工大共同開展OPGW光纜在線監測技術研究,刷新了BOTDR無中繼分布式光纖傳感距離世界紀錄,充分展現了G.654.E光纖在分布式光纖傳感領域潛在的應用前景;與中科大、中科院、清華大學合作,借助G.654.E光纖卓越的傳輸損耗性能,實現了1002km的TF-QKD實驗演示,創造了量子密鑰分發傳輸距離新的世界紀錄,是量子通信領域里程碑式的成果。
本次活動中,產業鏈還共同發布了《G.654.E光纖技術應用報告》,該報告系統闡述了G.654.E光纖的技術演進路徑與應用場景,為行業提供權威參考。
在G.654.E構筑的超高速傳輸底座之上,長飛的技術創新從未停歇。秉持“商用一代、儲備一代、預研一代”的理念,長飛正以空芯光纖、高端多模光纖等前沿技術為突破口,持續拓展光纖通信的性能邊界。
今年上半年,在空芯光纖領域,長飛公司宣布在空芯光纖衰減系數、制造長度和偏振模色散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其中單根光纖長度超過20公里,最低衰減系數低0.05dB/km,這是迄今公開報道的全球最低衰減的光纖,遠低于現有實芯光纖的衰減極限;在多模光纖賽道,與全球行業頭部公司合作,基于212G VCSEL、高性能DSP技術和長飛公司多模光纖,成功展示了212G高速鏈路傳輸,驗證了長飛公司多模光纖產品在30-50米距離內高速穩定通信的可行性,為AI智算中心下一代1.6T-SR8光模塊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十年之前,當光纖“高速公路”開啟“戶戶通”時代,少有人預見AI將如何席卷全球。站在2025年,也難有人敢預言,“戰略基石”將在十年之后支撐起怎樣的數字世界藍圖。但可以確定的是:堅實的信息基礎設施底座永遠是無限創新的根基,長飛的持續前瞻布局,正在用未來奠基下一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