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對外公布《政務數據共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首次在國家層面對政務數據的目錄管理、共享使用、平臺支撐等方面進行部署。《條例》的出臺填補了我國在政務數據共享領域的立法空白,標志著國內政務數據共享管理邁入法治化新階段,將推進政務數據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提升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政務服務效能,讓政務數據“跑”得更快。
破除“數據孤島”,提升數字政府建設效能
當下,數字政府建設的宏觀效益顯而易見。《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4年)》提到,近5年,各地區政務服務平臺數據共享累計超過5400億次,電子證照共享服務累計超108億次。
然而,政府部門間、不同層級政府間的“數據壁壘”“數據孤島”這一核心制約因素依然存在。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數據孤島”現象,《條例》明確提出,“不得通過擅自增設條件等方式阻礙、影響政務數據共享”,規定政府部門不得重復收集,可以通過共享獲取的政務數據,還要求上級部門向下級“完整回流數據”。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趙鵬表示,《條例》首次從國家層面以系統性法規形式明確了政務數據共享的體制、路徑、規則、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為提升政府整體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破除壁壘,加速落地相關配套細則
政務數據共享是建設數字政府、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一環。如何抓好《條例》的貫徹落實?
從政策角度來看,《條例》的實施需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同時,政府還應加大對政務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和投入,提升平臺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認為,要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從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出發,形成“以用促享、以享提質”的良性循環。
從運營商數據基建角度來看,電信運營商作為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建設者和運營者,在政務數據共享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天翼云已承載20余個省級政務云、300余個地市級政務云,參與1000多個智慧城市項目建設。
提升數據安全治理能力,筑牢數據共享安全防線
數據安全是數據共享開放的前提。在政務數據共享過程中,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保護至關重要。政府部門在共享數據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數據的分類分級管理,確保數據在共享過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電信運營商在數據安全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舉措。以中國電信為例,其構建了云網邊端協同、縱深防御的數字安全體系。“云堤·抗D”為全國多家政務、公共服務部門提供了網絡攻擊監控與網站監測及應急服務;運用人工智能升級一體化產品和運營化服務,在數據層面,打造了國內首個安全領域的高質量數據集“阡陌”,在大模型層面則推出安全垂類大模型“見微”,提升用戶在數字空間的安全感。此外,中國電信集中力量攻關量子等新興安全科技,建成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推出量子加密專線、量子安全云等創新業務,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