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公共算力服務平臺、韶關市數據匯聚治理和隱私計算平臺正式啟動。在數字化浪潮奔涌向前的當下,智能算力已成為推動各行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核心要素。運營商積極投身智能算力領域,深度耕耘,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夯實算力底座,構建泛在智算網絡
目前,運營商紛紛加大在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致力于打造一張覆蓋廣泛、性能卓越的智算網絡。
中國電信以“網是基礎、云為核心、智能化發展”為方向,重點打造云智、訓推一體的算力基礎設施,逐步構建“2+4+31+X”算力布局,在內蒙古、貴州2個全國性云基地打造融合資源池,在京津冀、長三角等4個重點區域建設大規模公有云,在31個省部署推理池,在X節點打造差異化邊緣云。
中國移動已初步形成技術和規模全面領先的全國性算力網絡,并重點構建“N+X”多層級、全覆蓋的智算布局,其中,“N”是建設全國性、區域性智算中心,“X”指屬地化、定制化邊緣智算節點。
在整體布局上,中國聯通通用算力布局為“5+4+31+X”,智能算力為“1+N+X"梯次布局,即建設1個超大規模的單體智算中心、N個智算訓推一體樞紐,布局屬地化的X個智算推理節點,最終構建以算力為核心的一體化算網融合生態體系,打造數字經濟“第一算力引擎”。
創新技術融合,提升算力服務效能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運營商積極探索技術融合創新,不斷提升智能算力服務的效能。
前不久,中國電信成功開通全國首條400G量子安全OTN(光傳送網)智算加密專線,橫跨安徽合肥與內蒙古和林格爾,以2000公里的超長距離驗證了量子技術與算力網絡的深度融合,樹立了“安全+算力”協同發展的標桿。
中國移動構建以AI大模型為引擎的算網融合調度平臺,整合超25萬條網絡鏈路,匯聚300余城算力資源,打造用戶意圖感知、多因子智能決策、故障自動修復等能力,支持日均超億次的算網大規模、跨地域調度。
中國聯通通過算網深度融合創新,構建起“網絡賦能算力、AI驅動網絡”的智能化體系。一方面,網絡為算力賦能,打破算力資源地域限制,實現跨區域高效協同;另一方面,引入AI技術優化網絡資源調度,實現云資源、網絡切片與算力節點的智能統一編排。
賦能千行百業,釋放智能算力價值
智能算力的最終價值在于賦能各行各業,推動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
在工業領域,運營商與制造業企業合作,通過提供邊緣計算、云計算等算力服務,實現了工業生產的智能化和自動化。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TCL空調器(九江)有限公司通過與中國電信鄱陽湖智算中心合作,利用強大算力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實現企業的流程化生產、均衡化生產和品質改善。
醫療健康方面,國家超算廣州中心通過中國聯通智能網絡,與全國30家三甲醫院建立實時影像分析通道,日均處理CT影像超50萬例,診斷效率提升60%。
在金融領域,運營商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算力支持,保障了金融交易的快速處理和數據的安全存儲。如移動云為招商銀行構建的“深圳-貴陽”雙活數據中心,支撐核心交易系統時延穩定在1ms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