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息,腦機接口技術迎來一項重大突破,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發出一種研究性腦機接口,有望幫助因神經系統疾病而失去說話能力的人重新“發聲”。
失語者重新“發聲”
目前,此技術已在漸凍癥患者身上測試成功,其借植入式腦機接口與家人實時對話,甚至能控制語調、唱簡單旋律。新技術速度快,從采集到合成僅需1/40秒,延遲近乎人正常說話聽聲時間。
而這項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展示了該技術如何在人嘗試說話時,立即將大腦活動轉化為語音,從而創建出一種“數字聲帶”。
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試驗開展
與此同時,近日,中國科學院與相關企業合作,成功開展了我國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前瞻性臨床試驗。該成果標志著我國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上成為全球第二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國家。
自2025年3月植入該腦機接口設備以來,系統運行穩定,僅用2—3周的訓練,受試者便實現了下象棋、玩賽車游戲等功能,達到了跟普通人控制電腦觸摸板相近的水平。未來,這一系統將有望為脊髓損傷、截肢等患者群體,通過運動功能替代技術實現生存質量改善。

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眼下,聽起來有點科幻的腦機接口技術,近期頻傳好消息。實際上,腦機接口是指在人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起實時通信與控制系統,通過檢測腦中樞神經信號實現腦與設備直接交互的技術。
當下的腦機接口技術路線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非侵入式是無創的,半侵入式和侵入式都是有創的。三者的工作原理都是通過電極獲取腦電信號,將其傳輸至芯片進行模數轉化,再依靠算法進行編解碼,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的直接通信。
伴隨腦機接口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醫療應用場景不斷深化以及其他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市場需求將持續提升。根據麥肯錫預測數據,2030至2040年全球腦機接口醫療應用市場規模為400-1450億美元。
對此,開源證券表示,腦機接口發展加速,商業落地前景可期。中信建投則表示,腦機接口產業鏈中上游的技術進步帶來下游應用端不斷突破,加上國家和地方均推出多項政策利好行業加速發展,在技術革新和政策紅利催化下,業內腦機接口公司加速布局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微美全息為行業按下“加速鍵”
資料顯示,微美全息(WIMI.US)作為腦機接口領域的重要參與者,聯合高校院所建立研發中心,整合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資源,加速技術攻關,開發高精度腦電信號采集系統,聚焦醫療場景,已申請包括“全息腦控機器人系統”在內的數百項專利,覆蓋硬件設計和信號處理算法。
此外,微美全息構建“腦機接口+量子計算”“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融合生態,深度探索量子計算實時解碼大腦信號,突破傳統算法效率瓶頸,提升腦電信號處理速度與安全性。另一邊加快AI算法優化,應用深度學習模型分析腦電信號,顯著提升信號識別準確率與響應速度,如腦控游戲、虛擬現實交互等多場景。
結語
不管怎么說,腦機接口領域已經有多年的研究,在這過程中,新的成果不斷涌現,機器和人腦的連接會越來越緊密。腦機接口臨床試驗的成功,是科技發展的一大里程碑,為無數殘障人士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也讓大眾離科幻電影人機共生的未來又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