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7月26日,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出席“AI煥新 產業共贏”企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并作題為《深入實施“AI+”行動 全面賦能產業煥新升級》的主題演講,分享三點思考。

第一,勇立潮頭,把握AI變革方向
楊杰表示,當前,人工智能不斷取得突破式進展,技術能力、經濟效益“兩個規模效應”持續釋放,在語言理解、圖像識別、高效學習等方面比肩甚至超過人類水平,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開啟碳硅融合的文明新形態,創造廣闊的發展新機遇。
一是“智能倍增”,激發社會發展新紅利。當前,以傳感器、處理器、存儲器、控制器等物理硬件為“軀體”,以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運動智能為“神經中樞”的硅基生命,正迎來群體性涌現。未來,隨著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載體的廣泛普及,硅基個體數量有望超過全球人口總量,成為社會勞動力和智力資源的重要組成,形成新的“人才紅利”,出現新的“360行”。
二是“時空倍增”,釋放數實融合新潛能。隨著具身智能、世界模型、AI自主演進等前沿方向持續突破,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更加實時、精確地映射現實世界,孕育“數字孿生工廠”“元宇宙實驗室”等全新場景。未來,數字空間容量有望達到全球陸地面積數倍,推動社會發展邊界從“有限物理世界”到“無限數字時空”拓展,顯著增強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三是“效能倍增”,點燃智能經濟新引擎。個性化智能體、人機協作生產、分布式交易等新業態,正推動形成超大規模協同創新網絡,驅動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與創新速度的指數級提升,加速智能經濟的蓬勃興起。未來,智能經濟將成為數字經濟的高階形態,有預測表明,智能經濟有望推動全球GDP年增長率提高一個百分點,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第二,奮楫爭先,筑牢數智發展根基
楊杰表示,信息通信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一直以來,作為信息通信領域的中央企業,中國移動立足不同發展階段,積極發揮“扁擔效應”,服務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互聯網+”時代,一頭挑起信息制造業、一頭挑起互聯網產業,切實推動信息技術融入人們生活工作;“5G+”時代,一頭拉動投資、一頭促進消費,不斷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從消費側向生產側全面滲透。
進入“AI+”時代,中國移動貫徹落實國家“人工智能+”行動要求,在國務院國資委等上級單位統籌指導下,進一步強化擔當作為,發揮新的“扁擔效應”,在賦能經濟社會數智化轉型升級中承擔更大責任、展現更大作為。
一方面,牽引科技創新,突破一批AI原創成果。一是加快大模型攻堅,自主研發大模型根技術,打造具備多模態能力、行業深度賦能特質的“九天”通專大模型矩陣,并獲評“2024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二是增強大算力供給,建成13個全國性、區域性智算中心節點,打造多個超大規模智算集群,實現智算的跨地域靈活調度。三是推動大數據匯聚,構建支撐數據安全高效流通的數聯網,積淀覆蓋24個行業、超20萬億Tokens的高質量數據集。
另一方面,帶動產業創新,培育多元AI原生服務。一是推動“AI+產品”規模落地,依托海量數據、豐富場景優勢,打造“靈犀”智能體,推動全量產品和服務嵌入AI,為超10億個人客戶、2.8億多家庭客戶提供新型智能信息服務。二是加速“AI+DICT”融入行業轉型升級,面向能源、水利、農業等重點領域,與中國石油、中國中化等十余家央企開展深度合作,落地超1000個“AI+DICT”項目。三是構建“MaaS平臺”賦能全社會協同創新,匯聚國內外優質大模型超300個、數據集超50個、應用工具超3萬個,提供數據、算力及訓推一體化服務,形成龍頭企業引領帶動、大中小企業廣泛參與的AI產業發展新格局。
第三,煥新共贏,開啟碳硅融合未來
楊杰表示,站在人工智能演進的關鍵節點,中國移動將全面升級“AI+”行動計劃,持續深化AI“供給者、匯聚者、運營者”定位,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構建一流人工智能全棧能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第一,著力鍛造一流科技創新成果。一是突破核心能力,推動“九天”基礎大模型升級至3.0版本,攻關百萬級上下文解析、多模態復雜任務推理、行業知識深度理解等特色能力,打造技術領先、好用易用、自主可控的模型基座。二是創新技術架構,自主研發多模型和智能體聚合服務引擎MoMA,實現大小模型、不同模態、各類工具鏈與智能體的自主選擇、最優匹配,切實滿足客戶對AI“低成本、高性能、優體驗”的需求。三是探索前沿領域,錨定AGI、ASI長期愿景,重點布局智能體網絡、世界模型、AI自主演進等前瞻方向,確保AI不僅能做事,還能做更復雜、更具創造性的事。
第二,著力鍛造一流產業煥新服務。一是賦能千行百業,構建元宇宙數實融合訓練場,推動“碳硅混編班組”和“數字孿生工廠”成為企業標配,加速自主運行、智能決策、全局優化的智能制造落地。二是惠及千家萬戶,布局AI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豐富內容創作、健康養老、教育學習等智能服務,使人人都能擁有既智慧、又貼心的“硅基伙伴”。三是服務千城萬村,打造智慧城市超腦,創新高效精細的“人機共治”模式,有力支撐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多層次治理體系構建,助力公共服務效能和科學決策水平系統提升。
第三,著力鍛造一流研發創新載體。一是成立“中移九天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暨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進一步集聚高端人才和創新資源,加速原創性技術突破和標志性成果產出,培育壯大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二是組建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打造開放協同創新平臺,一體化貫通軟硬件研發、應用轉化和生態運營全過程,努力引領具身智能產業新賽道。三是設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研究中心,鍛造安全治理核心能力,健全AI倫理準則與全流程監管框架,助力構建中國特色人工智能治理體系。四是創建AI+新型工業化創新研究院,沉淀行業共性技術底座、打造行業標桿應用,更好發揮AI對新型工業化的賦能作用。
第四,著力鍛造一流開放合作生態。一是構筑智能共創平臺,設立AI訓練、評測、產業創新“三大基地”,組建國際科學智能聯盟,加速跨產業、跨學科的融合創新。二是打造AI煥新社區,在國務院國資委等上級單位的指導下,聯合國資央企和AI產業鏈伙伴,牽頭建設并運營國家級AI開源開放創新載體,面向全社會提供算力調度、數據處理、模型訓推和應用開發的全流程服務,帶動“國芯國模”技術和生態成熟。三是強化產業投資布局,豐富“鏈長”基金、直投等產投協同模式,系統布局新型計算、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推進參股企業供需對接、能力共建,助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突破。
楊杰表示,回顧歷史,作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蒸汽機一方面通過“齒輪”的升級,實現功率、穩定性等性能的顯著提升;另一方面通過“杠桿”的引入,成為能夠在工廠制造、鐵路運輸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的通用動力源,進而帶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升。如今,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AI的發展正處在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全面落地的重要拐點,中國移動愿攜手各界,打造“AI+”時代的“新齒輪”和“新杠桿”,共闖AI技術無人區、共育產業創新試驗田、共建碳硅共生新秩序,譜寫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以信息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