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的當下,標準化已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焦點。它既是產業發展的“度量衡”,更是驅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搶占國際話語權的核心引擎。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蘊韜,圍繞人工智能標準,探討其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現有標準體系建設成果,以及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攻克的關鍵難題。
一、人工智能標準化對于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人工智能標準作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支撐,已成為大國博弈必爭之地。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對內加快技術應用升級,對外支撐產業走出去,對于引領產業發展、提升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一是樹立權威標尺,通過標準完善評價體系、引導技術生態統一,加速人工智能技術高水平收斂。二是夯實賦能基礎,構建高質量統一完善的標準體系,降低供需對接門檻,提升技術應用效果。三是搶占全球話語權,積極引領人工智能國際標準制定,支撐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走出去”。
二、人工智能標準及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關情況
人工智能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已形成相關體系并穩步推進。目前,國際標準方面,ISO、IEC和ITU三大國際標準組織已研制180余項AI相關標準;國家標準方面,已研制80余項相關標準;行業標準方面,已有近200項相關標準,涵蓋了基礎共性、關鍵技術、產品服務、行業應用及安全治理等領域。
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于2024年12月,編號MIIT/TC1,是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標準化組織,承擔行業標準起草、技術審查等工作。自2024年12月成立以來,標委會積極推動相關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在標準研制方面,已完成51項標準立項技術審查,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25年標準制定指南》和《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5)》兩份指南,并啟動了第一批標準立項征集。組織建設方面,編制發布了章程、工作細則及標準制修訂流程,確定了41名委員并設立了8個工作組。生態培育方面,召開了標準清單通氣會、專題研討會,強化了人工智能賦能行業的標準研究,并組織了標準化研討會,聯動48家單位探索“人工智能+”標準體系。此外,標委會已開展了人工智能重點標準的宣貫工作,首場宣貫會在南京舉辦,解讀了12項重點標準。
三、推動標準引領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人工智能作為廣泛賦能的新興技術,呈現了產業發展需要標準先行的新內涵,提出了技術快速迭代對于傳統標準制定的新需求,出現了標準制定從垂直分割到橫向協同的新態勢。標準是解決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安全面臨難題的重要手段之一。技術底座構建,需要模型、智能體等的互操作標準,智算基礎設施的打造更需要標準化體系建設;安全治理框架,需要可信AI標準體系,從全生命周期實現風險管理,推出合規性評估體系;行業賦能機制,需要聚焦場景,打造標準應用示范;國際協同發展,需要標準轉化與互認;人才培養體系,需要標準化課程體系建設與認證;組織機制建設,需要強化標準供給,建立聯動機制;區域協同創新,需要評估實施效果,打造公共服務平臺。為更好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依托標委會啟動了《人工智能標準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重大問題研究》課題,聚焦分析如何通過標準化來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和系統性挑戰,希望能夠以標準為紐帶和抓手,集聚政產學研各方力量,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