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象網訊 (計育青/文)甘肅武威市民勤縣位于河西走廊的東北部,境內有水庫、濕地和優質農田,是甘肅重要的農業區。與此同時,民勤縣三面被沙漠包圍,因此也是中國植樹造林、防治荒漠化的最前線。
近年來數智化技術飛速進步,民勤縣開始積極探索用先進科技來防沙治沙、發展農業生產,積累了豐富的成果和經驗。近日記者跟隨“移起向新 數智興農”甘肅民勤鄉村振興媒體行活動來到民勤縣,走訪了中國移動在各個鄉鎮村落建設的數智化基礎設施,見證了民勤縣與中國移動合作完成的節水治沙、森林防護、智慧農業等案例,這些案例也是中國堅持電信普遍服務政策結出的碩果。

山羊有了“數字標簽”
從民勤縣城出發,沿著公路向西北方向走70多公里即可到達紅砂崗鎮花兒園村,從村子出發再走近20公里,在臨近山邊的地方住著13戶村民。由于位置偏僻,又有大山遮蔽,這里的手機信號一直很弱,村民們用手機打電話只能爬上山脊或者騎行幾公里尋找信號。2025年3月,中國移動民勤縣公司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創新地采用4G拉遠基站技術,在海拔1580米的險峰之上架起了信息天路。現在村民們走到哪里都有滿格的手機信號,接打視頻通話也非常流暢,還開始在農牧業生產中引入新的技術手段。

中國移動網絡維護人員唐鵬天告訴記者,由于地廣人稀,牧民養殖的山羊總是容易跑丟,中國移動為每個山羊裝上了物聯網標簽,讓村民們可以在手機上看到每只羊的實時位置。如今,村民們終于不再需要時刻盯著羊群,把羊撒出去就可以做別的事情,收攏羊群時看看手機定位,就可以迅速找到每一只羊。
有了網絡之后,村民們還可以用手機實時查詢山羊肉、山羊絨的行情,根據行情變化適時出售自己的山羊,收入增加了不少。現在村民們還在學著直播賣貨,向遠方的客商推銷自家的優質羊絨。
森林防火、農業生產有了“智慧幫手”
西邊是巴丹吉林沙漠,東邊是騰格里沙漠,只有被夾在中間的民勤縣有綠色和人煙,所以當地老百姓一直把阻擋沙漠侵襲的草原、森林視如生命。在民勤縣,很多人家代代從事植樹造林工作,誓要保住難得的生態環境。
由于當地長期干旱、易發生火災,政府非常重視森林防火,每年都會組織人員定期開展巡檢防護,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2023-2025年間,中國移動克服光纜傳輸距離遠、車輛難以進入沙化腹地等困難,先后在民勤縣草原、森林、沙化封禁等區域安裝了5套高空瞭望監控塔,對周邊進行遠程智能監控。以前人工全面巡檢一次要用去半個月,現在巡檢人員只需要打開APP,就可以在5分鐘內完成全區域的自動巡檢,及時發現違規放牧、火災隱患,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智慧監控系統不僅可以用于草原、森林防火巡檢,還可以用于經濟作物的智慧管理。在民勤縣大壩鎮文二村,記者還未下車就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農業大棚。據中國移動工作人員介紹,民勤縣是人參果的重要產區,僅文二村就有135座大棚,占地約550畝,單棚年均收入近9萬元。由于當地經常出現大風揚沙天氣,以前大棚管理需要專人經常查看大棚和人參果的情況,現在中國移動為種植戶安裝了寬帶網絡、智慧攝像頭系統,有效減輕了巡視工作量。

記者在一些大棚里看到,種植戶在內外安裝了多個攝像頭,棚內攝像頭用于遠程查看人參果長勢,棚外攝像頭則主要用于守護大棚的安全。
民勤移動大壩網格長聶菊萍告訴記者,曾有種植戶誤觸遙控器致大棚卷簾門意外升起,幸虧現場的智慧監控系統發出預警,提示種植戶及時將卷簾門放下,避免了兩萬多元的損失。
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安全的“數智引擎”
據統計,民勤縣年均降水量僅110毫米,而蒸發量卻高達2644毫米,屬于典型的極端干旱區,綠洲的維持完全依賴地表河水和地下水,水資源總量不足1億立方米。在水資源如此緊缺的地帶,當地22萬居民、30萬畝耕地要長期存續,就必須把節水做到極致。當地政府與中國移動合作,采用物聯網技術實時檢測水量水位、土壤墑情,精準管控居民用水,并運用智能節水灌溉系統對農作物按需供水,大幅提高了農業用水效率,也為全球干旱區水資源管理提供了一個樣板。
過去民勤縣農村居民生活用水一直采用“戶均固定金額+政府定期供水”的方式,沒有辦法掌握實時用水量,浪費了不少水資源。2021-2024年,中國移動在民勤縣農村安裝了5萬多塊智能水表,居民們在APP上繳納水費即可隨時用上自來水,政府則可以通過智能水表掌握水資源的實時消耗,及時針對異常情況采取對策。據了解,安裝智能水表后,當地老百姓每年水費少了一半,生活用水總體節約了20%以上。

走進民勤縣雙茨科鎮,一排排玉米在農田里晃動著綠葉,展示著勃勃生機。技術人員提醒記者查看田地土壟間縱橫交錯的黑色淺埋滴灌帶,水分、養分通過這些管道系統精準滴灌到玉米根部,與中國東部平原地區大水漫灌的景象截然不同。
據了解,這里是民勤縣高標準農田與灌區智能化管理示范點,依托中國移動的物聯網、大數據、5G和AI+SaaS技術,以數智化手段精準調控水源、泵站、機井及水肥一體化設備,可以實現按需供水、精準施肥。系統還會實時采集氣象、墑情、蟲情、苗情等數據,匯總農情動態并進行分析、圖形化展示。

民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段振佼告訴記者,現在農戶們可以通過5G/4G網絡遠程查看數據、操控設備,不但大幅度降低了人工管理成本,還節水節肥。實測數據表明,精準滴灌技術比傳統灌溉方式節約用水5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0%-50%,還能節省人力80%。
以優質通信服務支持“植樹造林”活動
2025年3月,民勤縣發起舉辦了“請到民勤種棵樹”公益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志愿者、游客參加,原本寂靜的騰格里沙漠一下子涌進了上萬名志愿者。
為做好此次公益活動的通信保障工作,中國移動民勤縣分公司組建了專項保障團隊,利用5G應急通信柜、亞太6D高通量衛星搭建了“超級基站”,實現活動區域的5G信號全覆蓋,峰值速率達到800Mbps。針對風沙侵蝕、晝夜溫差大等現實問題,中國移動民勤縣公司創新地采用了一體化應急通信柜及雙鏈路切換技術,確保極端溫差、惡劣氣象條件下的網絡穩定,遇到問題可70ms內網絡無縫切換,并由智能運維平臺執行7×24小時網絡質量監測。

在活動進行期間,白天地表溫度超過50度,夜間則會降到零度以下,時常有風沙吹過,不過參與植樹活動的人們對網絡的體驗一直很好。現場很多人邊種樹邊做在線直播,有的則在種好樹之后跟遠方的親友進行視頻通話,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周圍的景色。人們共同的感受是網絡非常流暢,絲毫沒覺得跟城市里的信號質量有什么差異。
蜜瓜成熟,香飄萬里
民勤干旱、少雨,日照充足,所以當地種植的蜜瓜甘甜多汁,遠近聞名。此次媒體探訪活動正值7月初,民勤縣的20萬畝蜜瓜陸續成熟上市,一時間當地成了甜蜜的海洋。遠近客商紛紛趕來民勤收購蜜瓜,主播們也積極行動起來,走進鄉鎮農村、田間地頭,通過手機和5G網絡向自己的粉絲們介紹民勤蜜瓜的生長環境、風味特色。

每年這個時候,中國移動民勤縣公司都會到現場對網絡進行優化調整,支持500Mbps左右的下載速度,確保主播們的線上直播全程不卡頓、互動反應快。記者現場采訪了幾位帶貨主播,都反映當地移動的5G網絡非常給力,直播非常通暢,吸引全國各地的客戶接連不斷地下單。看來,今年民勤蜜瓜又迎來了一個增量增收的好年景。
走過民勤的山嶺、沙漠、草原、林區,隨處可見干旱、風沙對當地生態帶來的變化,但當地人樂觀向上的精神似乎從未變化過,他們總能在經濟發展與生態安全之間找到最佳平衡。中國移動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在偏僻鄉村部署先進網絡和數智化基礎設施,不僅讓當地的積極探索更加高效地達成了目標,取得了越來越好的成本收益表現,也展現了中國在智慧農業領域的創造力和進取精神,為全球干旱地區提供了一條珍貴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