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第二十五屆中國專利獎,中國移動憑借其5G核心基礎專利“一種 ACK/NACK上報或接收方法及裝置、設備、存儲介質”脫穎而出,榮獲中國專利金獎。這一專利技術,不僅為我國5G中低頻段的發展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也成為中國移動在推動5G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中的重要里程碑。
破解5G中低頻段通信難題
5G技術發展初期,5G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然而,在5G中低頻段實現高可靠、低時延通信的技術難題,長期困擾著業界。中低頻段因其覆蓋范圍廣、穿透力強等優勢,更適合我國國土面積大、產業多、分布廣的特點。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無線電頻率資源統籌供給,累計向四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許可使用公眾移動通信系統無線電頻率資源帶寬1109MHz,其中73%的頻譜資源可用于5G,中低頻段5G頻率資源位居世界前列。但如何在中低頻段同時滿足高可靠性和低時延的要求,成為制約5G在工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關鍵瓶頸。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移動的科研團隊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和反復試驗,提出了高效率的中低頻段高可靠低時延傳輸與反饋一體化方案,最終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題。面對國外公司在毫米波技術路線上的強烈競爭,中國移動的科研團隊充分發揮了中國在3G/4G時代積累的中低頻段產業優勢,結合中國國情,攻關出了對中低頻段有顯著優勢的技術方案。該方案通過集中重復發送數據并結合多種編碼模式,在保證高可靠性的同時,將傳輸時延降低了約86%;通過簡化碼本合并反饋,大幅降低了反饋資源開銷,提高了頻譜資源利用率;同時,根據業務需求和網絡質量,靈活配置重傳次數和反饋時隙,更好地適配了TDD靈活幀結構,滿足了不同場景的實際應用需求。
在標準化階段,項目團隊聯合國內公司大力推動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對中低頻段需求迫切的場景成為高優先級場景,為本專利進入標準奠定了基礎。最終,經過標準前臺代表的努力,本專利成為了被3GPP國際標準組織首批認定的標準必要專利,使中國可以在優勢頻段上采用性價比更高的方案廣泛支持高可靠低時延通信業務。
實數融合助力制造業提質增效
這一創新方案的提出,不僅解決了高可靠、低時延與高效率之間的矛盾,更使得中低頻段具備了支持工業生產場景的實際應用價值。它為我國5G中低頻段的發展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推動了5G在工業互聯網、智慧電網、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工廠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實際應用中,本專利方案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中國移動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網絡,累計開通的5G基站數量龐大,且全部應用了本專利方案。這些基站不僅覆蓋了城市和鄉村,還深入到了工業園區和工廠內部,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基礎。同時,本專利方案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應用,全球已有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低頻段商用部署了5G網絡,主流通信設備廠商的基站設備也已實現了高可靠低時延功能,并在多家海外運營商的商用網絡中部署應用。
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實數融合發展觀察(2025年)》提出,中國逐步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政策體系,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該專利方案不僅提升了5G網絡的性能和服務質量,更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有力支撐了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推動了制造業向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轉型升級;同時,還提供了新的網絡能力,激發了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增長,提升了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促進了垂直行業向“綠色”發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據了解,本專利方案不僅將在5G時代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更有望成為6G核心專利。隨著6G技術的發展,對高可靠低時延等性能要求將更高,本專利所提出的技術理念和方法將為6G的研發和標準化提供重要參考,助力我國在下一代通信技術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中國移動也將繼續深化科技創新,加大在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